查看原文
其他

告别“鸡娃”,儿童“适应教育”迫在眉睫!

茱莉 顶思 2021-11-12

近日,一篇名为《我偷看了海淀鸡娃号的秘密》的微信推文,引发大量讨论和争议。该文章透露,“鸡娃号”们已形成集团式运作,靠迎合现实中的焦虑和贩卖焦虑,兜售各类教育产品,收割家长的钱包。


受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因素驱动,许多幼儿被“鸡娃”、提前抢跑,致使幼儿园“小学化”日益严重。


日前,教育部已经出台文件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并针对长期存在的幼小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部署推进“幼小衔接”相关改革。


文 | 茱莉

编 | Mina



“幼小衔接”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做好儿童入学的“适应教育”?作为幼小衔接的双主体,幼儿园和小学都身负重任。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条主要举措。其中有三条最为关键:


  • 针对幼儿园,要求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


  • 针对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 针对家园校合作,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虞永平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更不是进入有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幼儿园教育本身就有为入小学做准备的功能,小学也有创造积极氛围、改进课程与教学,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责任。只要幼儿园老师积极鼓励,小学老师笑脸相迎,家长真心陪伴,就能顺利地实现幼小衔接。


然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的孩子由于本身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有的孩子则习惯了父母的陪伴、依赖性较强,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出台的初衷时表示,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对其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告别“鸡娃”,推进儿童入学“适应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01

幼儿园:全面准备,

切勿超前学习或强化训练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与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幼小衔接指导意见配套的文件之一《幼儿园指导要点》提出,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当前“鸡娃”现象之所以严重,是源于很多家长把“幼小衔接”片面地理解为“提前学习”,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学前班、输导班进行“超前学习”,在幼儿园恨不得就把唐诗宋词、小学算术给掌握了。



这样的错误认识,不仅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丛生,更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悖。


从这个意义上看,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和家庭的教育引导都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否则就可能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以及揠苗助长的现象。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同理,家长、学校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心态,不仅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还会挫伤孩子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教育部指出,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这一阶段,准确把握儿童学习发展特点与规律是促进科学衔接的根本。只有尊重儿童的成长特点和发展差异,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与适应,才能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对此,教育部给出的教育建议包括如下方面:


向往入学


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发现每个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多从正面引导,减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如:组织幼儿讨论、分享对小学的认识、期待和担心,通过同伴的交流和老师的针对性引导,强化入学期待,缓解入学焦虑。


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大班下学期,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体验小学课堂等方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


情绪良好


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幼儿,对幼儿的合理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避免因成人的不当做法给幼儿带来负面情绪,如:在集体面前比较幼儿之间的长处和不足、大声呵斥幼儿、总是表扬别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什么等。


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选择能给幼儿带来情绪情感体验的故事、角色扮演活动等,引导幼儿恰当表达消极情绪,学习积极应对和化解的方法。如:发现幼儿不高兴时,接纳他的消极情绪,在他平静后主动、耐心地听他讲述不开心的事情和原因。


喜欢运动 VS 动作协调


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充分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提供方便、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发展大肌肉动作。根据大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力量和提高耐力。鼓励幼儿坚持锻炼,不叫苦、不怕累。


锻炼精细动作。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鼓励幼儿学会正确、熟练地扣扣子、系鞋带、使用筷子;提供画笔、剪刀、小型积塑等工具和材料,支持幼儿进行画、剪、折、撕、粘、拼等各种活动,锻炼手部小肌肉动作。



02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入学适应期,

搭建成长阶梯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


因此,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小学应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同样的,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幼小衔接指导意见配套的文件之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也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


专家普遍认为,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应该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对此,教育部给出的教育建议包括如下方面:


喜欢上学


创设与幼儿园衔接的学校环境。入学初期,创设与幼儿园相近的班级环境,如:允许儿童适当携带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增强心理安全感,缓解入学焦虑;根据需要灵活摆放课桌椅,支持教师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在一年级的户外活动区域提供适宜的体育器材和游戏材料;张贴温馨的图文提示,帮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


帮助儿童逐步融入学校生活。了解和接纳每个儿童的发展差异和入学准备程度的不同。入学初期,应确保每个班级都有教师全程关注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需求,帮助儿童逐步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新同学,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快乐向上


注重观察了解儿童。观察每个儿童在校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及时了解他们在入学适应方面的需求和问题,用正面、积极的方式引导儿童排解不良情绪。要特别关注有特殊需求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给予充分的关爱和帮助。


营造关爱融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状态,以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儿童的积极情绪,让儿童感受快乐向上的氛围。


引导儿童调节控制情绪。理解并接纳儿童的情绪变化,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如:给予儿童缓解情绪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主动向成人和同伴表达不开心的事情等。


积极锻炼 VS 动作灵活


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创造条件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相对独立的活动场地,提供与幼儿园相近的运动器材和设备,确保儿童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儿童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培养儿童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儿童每天坚持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因地制宜安排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和活动,如:拍球、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抽陀螺、滚铁环等,促进动作协调灵活,锻炼力量和耐力。家校配合,强化锻炼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促进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手部精细动作的灵活发展,是儿童正确书写的重要生理基础。开展编织、剪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展儿童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握笔和运笔的控制能力。



这些谆谆建议透露了推行儿童“适应教育”的必要性和务实性。然而,目前由于幼儿园入园政策与小学入学政策相对独立,加上幼儿园和小学也不存在必然的合作关系,儿童在入学“适应教育”上是脱节的。


4月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时指出,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和学制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学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学段相互分离、互不衔接,很多儿童入学适应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成为基础教育的痛点难点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敏谊认为,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推动新九年一贯制,以及幼儿园与小学就近实现双向衔接。


这方面,上海已经做了一些初步探索。比如在2013年,上海推行了“零起点”和“等第制”,希望以此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2017年起,又启动了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让儿童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元学习经历的活动课程。


在李敏谊看来,教育部在规定幼儿园不得“小学化”的同时,也要求小学一年级实施“零起点”教学,即坚决纠正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等违规教育行为。



03

家园校合作:保育和教育紧密结合


孩子进入幼儿园,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都较弱,特别需要老师周到的照顾和呵护。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说,必须时刻保持对儿童行为的关注,尽可能满足儿童多样化的需求。


在这个意义上,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保育和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同时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可选择的和有趣味的环境。


因为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接收很多知识,更多的是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环境中建立学习兴趣和认知世界的能力。这需要幼儿园老师给予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小孩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戏。”


从这个意义上看,诸如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不仅仅是幼儿阶段应该着力培养的,同样也是中小学倡导的核心素养。


因此,入学准备不是让幼儿去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好习惯和行为能力的建立,为小学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虞永平看来,幼小衔接需要小学积极参与和配合,要提前介入,以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重点,坚决落实免试入学,坚决实行“零起点”教育,根据新生的特点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注重小学教育的生活性、游戏性和情境性,努力帮助新生愉快、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然而,做好儿童“适应教育”,不能单靠学校。


虞永平认为,科学的幼小衔接应当幼小协同,家园、家校配合,关键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要了解、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让幼儿成为小学生活的向往者,成为小学主动学习的准备者。


对于家长来说,要切实理解和践行科学育儿的理念,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正常的衔接教育,努力做小学“零起点”教育的支持者和监督者,而不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鼓动者和胁迫者。


家长要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多陪伴,多鼓励,多讨论,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收拾文具、整理书包?孩子在学校是不是主动喝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碰到不懂的问题或有需要时,孩子是否会主动寻求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照顾自己,在学习中主动探索,都是适应小学生活所需要的。这不仅是学校老师教授,更是需要家长关注的问题。


幼小衔接只有做好“适应教育”,才能实现“有效衔接”。如此,孩子有了良好的适应能力,进入新环境才能如鱼得水。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跟不上”的焦虑情绪也才能有所缓解。


李敏谊认为,即使没有上过幼小衔接培训班、没有提前学过知识,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教育),正常的适龄儿童都能很好地跟上学校的课业进度。


一个人的成长是阶梯式的。科学的幼小衔接应当通过“浸润”与“渐进”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科学衔接,切勿急功近利、揠苗助长,违背儿童的成长规律。



结语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


目前要求,今年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


针对幼小衔接的改革实验,即将缓缓启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选

摇号入学实施一年,包玉刚实验学校如何做到“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网红校长唐江澎:我们的课改不应该是“套餐”,而应是精致的“菜品”


“微留学”不是传说!看巴蜀云校如何探索“云课堂”


聚焦2035,助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首届海南未来教育论坛在琼圆满举行


首届中国国际化学校德育工作年会在京举行,百余位与会者共话“立德树人”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